在口袋学霸出了两期游戏术语指南后,很多在美国留学生的同学们说希望出一期美国留学生生活用语,这不就来了嘛!
往期指南
都说中外文化不尽相同,但是爱用缩写这一点却出奇得一致,早已对“yyds”、“srds”、“u1s1”、“yygq”滚瓜烂熟的我们自然跟得上大家的节奏,但留学生在外5G冲浪一定也遇到了不少网络黑化吧!
看不懂没关系,毕竟连他们自己人都不一定更得上“车速”,像全美“顶流”之一的卡戴珊家三姐KK(Khole Kardashian)也会因为互联网缩写而真诚发问……
“moots”是什么东西?其实这是“mutual followers”的缩写,指的是俩人成为互关好友的意思。欧美名人尚且搞不懂互联网缩写,作为留学生的我们,如果只知道BTW、Thx、LOL、OMG这种新手村级别的话,还怎么和老外愉快地聊天呢?!所以,今天就为大家整理了一波最近外国人常用的互联网缩写,不想当2G冲浪人(boomer)速速学起来吧~
其实只要知道了缩写规则,再结合语境,我们多半是可以意会的,而英语中的「俚语缩写」一般遵循下面两条规则:
当表意清楚时你可以直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词汇,比如元音就常常会被省略,但你仍然可以保留这个词的大概发音。
例如,数字8有时候会发eight,所以later就写成l8r。数字4通常也被取代成for,以及2的发音替代了to,还有这些也是:
Plz = Please
Cya = See you
cuz/cos = because
'sup = what's up
首字母缩写(Acronyms)
这也是非常常见的,和我们的缩写有异曲同工之妙,在这里,通常发声相似的单词会被字母取代,如「OIC=Oh, I see.」,还有这些也是:
BRB——Be right back
ROFL——Rolling on floor, laughing
OML——Oh my lord
BAE——Before anyone else
如何与老外愉快地交朋友?友谊的第一步是分享,朋友给你发来搞笑段子或者有趣的视频、图片时,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来一串“哈哈哈哈哈”,你不会还是只会LOL吧?这已经过时啦,甚至有点敷衍,或许你可以试试这些:
当拖延症晚期患者与朋友约会时,一句“你到哪啦”可能会让你乱了阵脚,这时你可以说——
OMW = On My Way 在路上啦
当你想结束这段聊天,或者打算去做其他事情,为了显得不唐突你可以说——
G2G = Got to go 该走了
当你面对60s的语音或者一长串文字,你没时间或者懒得看,可以回——
TL; DR = too long didn’t read 太长,没看
建议你和对方关系很铁的情况下这样回,不然多少不礼貌哦……
和朋友开玩笑,又怕他误会自己,除了狗头保平安,还可以在结尾加上——
JK = Just kidding 开玩笑的啦
安慰朋友可用—NBD = no big deal 没什么大不了的
稍后再说可用—Hmu later = Hit me up later(talk to me later) 回聊
划重点可用—Icymi = In case you've missed it 以防你错过了
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缩写:
友情提示:缩写只用于日常短信,正式职称和学习生活中的使用情况视你和对方的关系而定,切忌口头使用,ღ( ´・ᴗ・` )比心。
是的,人家两个地方用的还不一样,现在就开互联网缩略词部分,简单来说就是“yyds”,但是英文版。
DM = Direct Message 私聊
这个说法可以用于任何一个社交平台,但常见于推特,当你想要转载分享某博主的内容到其他社交媒体时,就可以DM她求授权(slide in the DM/ DM her/ go down in the DM)。
DM既可以作为口头用语,也可以作为书面表达出现。
当你浏览推特时,你可能见过这两个高频词汇
HT = Hat tip
(N)SFW = (not) safe for work (不)适于工作场所
前者的意思是转载于、来源于,常见于某段文案的最后,还是比较好理解的。
那么后面那个NSFW又是什么意思呢?实不相瞒,这是成年人看到会两眼放光的四个字母,没错就是“少儿不宜”。
有时候,我们还可能会在新闻的评论区里看到这三个字:SMH=Shaking my head 无语。
上面这些缩写比较固定,但是我们偶尔也可能会碰到一词多义的情况,比如说下面这俩——
RT = Real talk 说真的/Retweet 转发
FTFY = Fixed that for you 反对;纠正一下/F*k that F*k you 滚开
好啦这一期内容就到此为止啦,现在再打开推特冲冲浪,这些高频词汇是不是顺眼了许多!评论区里是不是涌现了不少看得懂的梗!不过这也并非全部,你还知道多少「英文缩写」呢?建议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吼!